如果想要了解现在全球AI模型及应用发展进程的朋友,建议去看一下今天黄仁勋在华盛顿2025 GTC 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。

黄仁勋在演讲时展示了一张全球开源模型的下载和采用情况的图表。
数据显示,2025年以来,来自中国的阿里通义千问Qwen已经占据了开源模型的大部分市场份额,而且这个领先优势还在持续扩大。

他的表态很直接:"开源模型已变得非常强大,大大加速了AI应用的进程。开发者、研究者、全球的公司都需要开源。"

其实黄仁勋对开源模型的支持不是一天两天了,早在2025年5月的财报电话会上,他就公开表示,来自中国的Qwen和DeepSeek是开源AI模型中最好的。

那次发言还说了一句更重要的话:最终赢得AI开发者的平台将赢得AI,出口限制应该加强美国平台,而不是将世界上一半的AI人才推向竞争对手。

这次在GTC大会上,黄仁勋把话点得更透了。
他提到了一个关键观点:开源模型已经成为初创公司的命脉。

为什么开源模型会成为初创企业的命脉?

你想,训练一个大模型动辄就是上亿美元的算力投入,几十个顶尖科学家的团队配置,还有长达数月的调试周期。这种门槛下,99%的初创公司连入场券都买不起。

日本有一家做电子漫画的and factory(东京·目黑)就是个典型案例。
他们基于通义千问开发漫画生成AI,社长青木伦治的解释:我们尝试了多种AI模型,发现阿里云的AI在图像和视频生成方面特别适用于漫画创作。漫画相关的训练数据由公司提供,开发所需的工程师团队几乎全部由阿里云提供。

这个案例揭示了开源模型的第二个价值:让初创公司可以直接专注于应用而非基础研究。

创业者可以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专注于应用层的创新,而不用重复造轮子。原本需要投入上亿美元才能做的事情,现在几万美元就能启动。
技术壁垒被打破后,竞争的焦点转移到了对具体场景的理解和产品化能力上。

更关键的是技术自主可控。
当你把核心技术建立在别人的闭源API上,就等于把命门交给了别人。API突然涨价怎么办?服务条款突然变更怎么办?

开源模型给了创业者另一种选择。模型代码和权重都是公开的,你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部署,可以根据需求修改优化,这种掌控感对初创公司来说太重要了。

然后他强调了一个关键点:国家同样依赖开源模型。

作为全球AI算力的最大供应商,黄仁勋比谁都清楚开源模型的战略价值。
他提醒美国,虽然有厉害的闭源模型,但也必须要在开源领域领先,本质上是在说开源已经成为AI竞争的关键战场。

谁能建立更强大的开源生态,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开发者,谁就能在AI时代占据优势地位。

在他展示的全球开源模型数量中,英伟达与阿里通义千问断层领先其他竞争者。

这种断层领先也意味着,在开源这条赛道上,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
技术主权这个词最近几年被频繁提起,当AI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,掌握核心技术就意味着掌握发展的主动权。
依赖别人的闭源模型,就像把自己的数字基础设施建在别人的地基上,风险不言而喻。

AI产业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,而开源模型是参与这场重塑的入场券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开源生态,就意味着在AI时代的竞争中处于被动位置。

当技术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,开源和闭源就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,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决策。

通义千问占据全球开源市场第一的位置,对中国来说意义远超一个商业成功案例。
它证明了在AI这个最前沿的技术领域,中国不仅能跟跑,还能领跑,这种示范效应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信心。

更有意思的故事发生在演讲背后。
爱彼迎CEO布莱恩·切斯基在采访中说,公司正在大量依赖阿里通义千问,原因很简单:比OpenAI更好更便宜。他还补充了一句,OpenAI的最新模型我们也会用,但通常不会在生产环境中大量使用,因为有更快更便宜的选择。

美国AI专家Nathan Lambert说得更直白:硅谷时建立在Qwen之上的吗?

这些大佬们的选择背后,藏着开源模型正在改写全球AI格局的现实。
最终赢得开发者的平台将赢得AI,而在这场争夺开发者的战争中,开源模型已经占据了先机。

归根结底,技术的本质是让更多人受益。
当一个模型能够降低创业门槛,加速创新应用,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开发者能够参与到AI革命中来,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进步。

by @西里森森 #科技圈大小事

via 即刻精选 - Telegram Channel
 
 
Back to Top
Copyright © 2025 BESTAI. All rights reserved.
BEST AI API中转 - OpenAI DeepSeek Claude Gemini Grok MidJourney API 2.8折起
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