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t.me/AI_News_CN
📈主流AI服务状态页通知 | 🆕汇集全网ChatGPT/AI新闻 #AI #ChatGPT
🆓免费AI聊天 https://free.netfly.top
BEST AI中转 https://api.oaibest.com 2.8-4.2折 支持OpenAI, Claude, Gemini,Grok, Deepseek, Midjourney, 文件上传分析

Buy ads: https://telega.io/c/AI_News_CN
AI伴侣应用有望在今年带来1.2亿美元收入

除 ChatGPT 和 Grok 等知名应用外,人工智能伴侣应用的需求正在增长。根据应用情报公司 Appfigures提供的新数据,在全球可用的 337款活跃并有营收的AI伴侣应用中,有 128款是在2025年以来发布的。移动端AI市场这一细分领域在今年上半年已创造了8200万美元收入,并有望在年底前突破 1.2 亿美元。截至2025年7月,AI 伴侣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和 Play商店上的全球下载量已达 2.2 亿次。在2025年上半年,下载量同比增长了88%,达到6000万次。截至今年7月,AI 伴侣应用在全球带动了2.21亿美元用户支出。

—— Techcrunch

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- Telegram Channel
美国联邦法院驳回马斯克关于驳回OpenAI骚扰指控的申请

周二,一名联邦法官驳回了埃隆·马斯克要求驳回OpenAI对其指控的动议。OpenAI指控这位特斯拉CEO对其2015年共同创立、后在ChatGPT成为全球现象前退出的公司实施了“长达数年的骚扰行动”。

在这场始于去年的法律纠纷最新进展中,美国地区法官伊冯娜·冈萨雷斯·罗杰斯裁定,马斯克必须面对OpenAI的指控。OpenAI指控这位亿万富翁通过新闻声明、社交媒体帖子、法律索赔以及“对OpenAI资产的虚假竞标”试图伤害这家AI初创公司。

马斯克去年起诉OpenAI及其CEO萨姆·奥尔特曼,指控该公司背离了“为人类福祉而非利润开发AI”的创立宗旨,转向营利模式。

OpenAI于今年4月对马斯克提起反诉,指控这位亿万富翁违反加州法律从事欺诈性商业行为。马斯克随后要求驳回或推迟审理OpenAI的反诉。

OpenAI在5月辩称其反诉不应被搁置。法官周二裁定,该公司的指控具备充分法律依据,可以继续推进。

陪审团审判已定于2026年春季进行。

via cnBeta.COM - 中文业界资讯站 (author: 稿源:环球市场播报)
马斯克被要求应对 OpenAI 骚扰指控

美国联邦法官 Yvonne Gonzalez Rogers 于 8 月 13 日裁定,埃隆·马斯克必须面对 OpenAI 指控其“长年骚扰”的诉讼。法官拒绝了马斯克要求驳回 OpenAI 指控的请求,认为 OpenAI 今年 4 月提出的反诉在法律上足以继续推进。马斯克此前被指利用法律诉求、社交媒体和媒体言论,试图破坏 OpenAI 的发展以利于其自创的 xAI 公司。

部分马斯克对 OpenAI 及微软的诉求已被法官驳回。双方互指对方虚伪,案件预计将于明年 3 月在加州奥克兰联邦法院开庭审理。

Bloomberg

🍀频道 🍵茶馆 📮投稿

via 科技圈🎗在花频道📮 - Telegram Channel
AMD苏姿丰谈AI人才:不靠高薪挖人 要靠信念赢人心

在一场最近的访谈中,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强调,在吸引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时,使命感可能比金钱更为重要。苏姿丰在接受专访时,对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以高额薪资吸引AI研究人员的做法表示不以为然,她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薪资来吸引潜在员工。

苏姿丰指出,虽然人才竞争激烈,但金钱并不是吸引人才的唯一因素,她认为,更重要的是吸引那些真正相信公司使命的人。

苏姿丰说:“在薪资范围内是重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信仰我们所做工作的团队成员。”

如今科技巨头如Meta和微软为了争夺AI人才,已经开始提供高额薪资,竞争变得相当激烈,甚至有公司主动联系已经获得其他公司工作邀约的候选人。

比如来自新加坡的AI工程师Yangshun Tay表示,他在LinkedIn上发布了OpenAI的工作邀约后,几乎立即收到了Meta的电子邮件,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加入。

via cnBeta.COM - 中文业界资讯站 (author: 稿源:快科技)
🤖 预印本平台面临AI生成论文泛滥挑战,多平台拒稿率上升

全球预印本平台正遭遇AI生成内容泛滥的挑战。近期,心理学预印本平台PsyArXiv因一篇未明确标注AI使用方式的手稿,违反平台条款而将其下架。类似情况日益普遍,部分稿件带有“论文工厂”痕迹或虚假参考文献。

数据显示,arXiv约有2%的投稿因AI或论文工厂问题被拒;非营利组织openRxiv旗下的bioRxiv和medRxiv两大平台每天合计拒收超过10篇疑似AI生成的稿件。自2022年底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发布以来,AI内容显著增加,导致部分平台近三个月进入“危机状态”。《自然-人类行为》杂志研究显示,2024年arXiv计算机科学摘要中22%可能为AI生成,生物医学期刊摘要中占比14%。

预印本的快速传播加剧了虚假信息风险,平台正努力在开放性与学术诚信间寻求平衡,并要求作者对内容负责。

(IT业界资讯)

via 茶馆 - Telegram Channel
📈 孙正义豪赌OpenAI助软银股价创新高,扭转愿景基金巨额亏损

软银集团在OpenAI上的“豪赌”正显现成效,推动公司股价周二触及14825日元的历史新高,市值达1460亿美元,今年累计上涨约75%。此前,软银愿景基金2期累计亏损高达220亿美元。

据报道,OpenAI目前正洽谈员工股权出售,估值已达5000亿美元,较近期估值翻倍。这使得软银此前对OpenAI的97亿美元账面投资价值几乎翻倍,对弥补愿景基金2期的亏损至关重要。软银还计划在年底前向OpenAI追加投资225亿美元(基于2600亿美元估值),完成后可能持有OpenAI高达12%的股份。

然而,此次投资也伴随高杠杆和风险集中问题。孙正义个人在愿景基金2期持有17.25%的股份,并质押了部分软银股票,引发公司治理担忧。若追加投资完成,OpenAI一项资产可能占愿景基金2期总规模的34%,重现WeWork事件后的高集中度风险。

(IT业界资讯)

via 茶馆 - Telegram Channel
🧬硅谷精英热衷“基因优化”后代:高价相亲与胚胎智商筛查引争议

硅谷精英正日益接受下一代基因优化,以期培育“神童后代”。他们为此不惜重金,例如支付高达50万美元给高端婚介所寻找高智商伴侣,或花费6000美元至5万美元购买胚胎基因检测服务,以筛查并选择智商更高的胚胎。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·奥尔特曼等科技界领袖也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,甚至有计算机科学家认为“超级婴儿”能应对AI带来的生存风险。然而,这种趋势引发了广泛的伦理道德担忧,批评者警告可能形成“基因超级种姓”。同时,科学界指出,目前的基因测试对智商的预测效果有限,仅能解释5%至10%的认知差异,平均只能提升3-4个智商点,且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特征,如增加自闭症风险。

(IT业界资讯)

via 茶馆 - Telegram Channel
虚假论文泛滥 全球预印本平台围剿AI生成内容

近期,预印本平台面临AI生成内容泛滥的挑战。一篇题为《自我实验报告:生成式AI在梦境状态中的涌现》(Self-Experimental Report: Emergence of Generative AI Interfaces in Dream States)的短篇手稿因未明确标注AI的具体使用方式及范围,被心理学预印本平台PsyArXiv下架。

该平台科学顾问委员会指出,这违反了平台的使用条款。类似情况在预印本平台中日益普遍,部分稿件甚至带有“论文工厂”痕迹或AI生成特征,如虚假参考文献。

PsyArXiv、arXiv等非营利平台致力于简化科研发表流程,但对低质内容的筛查既耗费资源,也会拖慢审核进度。数据显示,arXiv约2%投稿因AI或论文工厂问题被拒;非营利组织openRxiv运营的bioRxiv和medRxiv两大平台,每天合计拒收超过10篇疑似AI生成的公式化稿件。自2022年底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工具发布后,AI内容显著增加,部分平台近三个月进入“危机状态”。

《自然-人类行为》(Nature Human Behaviour)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,2024年arXiv计算机科学摘要中22%内容可能为AI生成,生物医学期刊摘要中占比14%。部分研究者合理利用AI辅助非母语写作,但平台需明确告知作者对内容负责。

预印本的快速传播加剧了风险,问题稿件可能被搜索引擎收录并误导公众。如何在开放性与学术诚信间平衡,成为预印本平台的核心挑战。

via cnBeta.COM - 中文业界资讯站 (author: 稿源:网易科技)
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震惊了华盛顿和硅谷

今年中国开源大模型密集迭代:自1月的 DeepSeek/R1 起步,随后 阿里Qwen 以及 Moonshot、Z.ai、MiniMax 等接连发布。上述模型普遍提供可免费下载与改动的开源/开权重版本,推动了全球开源模型的发展。美国方面,长期坚持闭源策略的厂商感到压力,OpenAI 已在8月推出首个开源模型 gpt-oss 作为回应。

科技史表明,标准之争并非总由“技术最强”决定,可得性与灵活性常是关键。这也是为何中国在开源AI上的推进引发美国政企侧的关注。7月发布的美国AI行动计划也提出:开源模型有望在部分业务与学术场景成为全球标准,并呼吁美国国内打造所谓“基于美国价值观的开源模型”。

在商业模式上,开源赢家短期直接回报有限,但可像 Android/Linux 生态那样,通过免费部分带动配套服务(应用、云与工具链)变现。研究共同体长期拥抱开源以加速前沿技术演进;中国亦鼓励在 AI、操作系统、半导体架构、工程软件 等领域开展开源研发。

企业侧采纳正在扩大。新加坡华侨银行(OCBC)基于开源模型自研约 30 个内部工具:用 Gemma 做文档摘要、Qwen 辅助写代码、DeepSeek 做行情分析;其策略是避免被单一模型锁定、随时根据新版本切换,并偏好多数开发者熟悉、便于获得技术支持的模型。

性能体验方面,第三方评测机构 Artificial Analysis 指出:自去年11月起,在权威评测的综合分里,中国公开权重的大模型总体跑分比当前美国最强的开源模型更高;其一项对比中,Qwen3 的版本优于 gpt-oss。多位亚洲工程师也反馈,中文与区域文化语境下,部分中方模型对隐含意图与礼貌表达把握更好。日本横滨工程师 Shinichi Usami 为零售客户搭建客服机器人时,因对细腻表达理解更佳而选择 Qwen。

产业竞争正从闭源价格战延伸到开源生态的用户争夺。研究人士称,中国公司往往优先做大用户黏性,再以配套服务承接商业化。窗口期内,初创有机会迅速积累用户,但大型平台更具变现能力。硅谷初创公司 DeepLearning.AI 负责人吴恩达在一篇近期的博客中认为,激烈竞争将淘汰一批玩家,但也会锤炼出更强的公司。

via cnBeta.COM - 中文业界资讯站 (author: 稿源:环球市场播报)
Elevated errors on Claude Sonnet 3.6

Aug 13, 07:12 UTC
Investigating - We are seeing an elevated amount of errors on Sonnet 3.6 since 22:30 PT / 6:30 UTC.

via Anthropic Status - Incident History
⚠️ 前NSA局长警告:美国科技公司在2025-2026年难保中立

前美国国家安全局(NSA)局长、现 OpenAI 董事保罗·仲宗根(Paul Nakasone)在拉斯维加斯 Defcon 网络安全大会上警告称,鉴于当前的美国政治气候,特别是特朗普当局解雇网络安全官员的背景,美国科技公司在2025和2026年将“非常非常难以”保持中立。

(科技情报)

via 茶馆 - Telegram Channel
Back to Top
Copyright © 2025 BESTAI. All rights reserved.
BEST AI API中转 - OpenAI DeepSeek Claude Gemini Grok MidJourney 2.8折起
[email protected]